查看原文
其他

郝妙海:晋源儿时的几种玩具

郝妙海 太原道 2020-10-1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几种市售的玩具,也十分受孩子们欢迎。


琉璃圪蹦儿


琉璃圪蹦儿,是一种春节前后的应时儿童玩具。它用玻璃烧制而成,如一个伞状的平顶蘑菇。头大,中空,底部极薄,中接细长的吹管,一般为白色或棕色。将吹管含在口中,款款吹气,吸气,薄如纸的底部便在气流的带动下凸出凹回,同时发出“圪嘣,圪嘣”的清脆响声。掌握要领的孩子会速度极快的吹吸,甚至将吹管放在两掌中心,利用手掌的一合一松来吹动圪嘣。然而,由于琉璃片实在太薄了,稍微用力不当,咔嘣一声便破个大洞,报废了。当地琉璃圪嘣儿产于交城,有专门的小贩挑担出售。记得那时卖琉璃圪蹦儿的小贩们均带一个也是琉璃烧制的长长的号头(喇叭)。进村以后,找个民居相对集中而又宽敞点的地方,放下担子,号头一吹,街巷上空便传来一阵闷闷的呜呜声。孩子们一听,便知是卖琉璃圪蹦儿的来了,立马便聚了过来。



█ 琉璃咯嘣,图片转载自山西日报,向作者致谢!


万花筒


这是一件在当时十分新奇的玩具。一个直径约4公分,长约15公分的纸筒,外面贴着画纸。里面衬着三块长条水银璃璃,镜面向里围成个等边三角形的菱柱,内放一些大小不齐形状各异的彩色玻璃片,两头用圆纸片封死。在一头的纸片中间,开有一个黄豆粒大小的圆孔,孔里粘一块透明玻璃。这样,迷上一隻眼,另一隻眼凑近小孔,则能看到筒内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要稍微转动一下纸筒,里面的图案立即发生变化,转动不停,变化不停。而且,这些五颜六色的图案变幻无穷,永不重复,十分奇妙。


扳不倒


这也是一件当年颇受婴幼儿喜欢的玩具。它是一尊坐着的老翁形象。身体是一个纸壳,画有眉眉眼眼,屁股却是泥脱成的半球形。由于头轻屁股重,加上屁股是圆的,所以,你将它扳倒,只要一松手,它就立马又坐了起来。当大人们逗刚能坐住的孩子们玩时,一边还会吟唱“扳不倒,扳—倒—又—起—来!”孩子们觉着稀奇,往往也会伸出小手试一试。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郝妙海更多作品:

郝妙海:晋源儿时的草戏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瞎子逮拐子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东凉凉,西凉凉”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荡秋千

郝妙海:从乾隆年间《鱼鳞册》解读晋源吴家堡村史

郝妙海:几张特殊的老照片

郝妙海:绝迹的儿时游戏钓“河西”

郝妙海:女孩们喜欢的儿时游戏跳“窟联联”

郝妙海:讲究团结互助的儿时游戏“齐齐溜”

郝妙海:表达草民诉求的儿童游戏“天下太平”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打扳球

郝妙海:晋源的儿童游戏“簪簪簪”

郝妙海:老鹰捉小鸡,几代人共同的童年游戏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丁悠儿”

郝妙海:晋源话里的“藏门门”

郝妙海:晋阳湖赞

郝妙海:通往晋祠的那条“汽道”

大年初一烧懒香

晋源的隔年捞饭

过年说说天地爷

晋源的“年气气”

记忆中的“忙年歌”,一部实用的春节生活指南

太原童谣:雁儿雁儿排溜溜

晋源的土地爷洞洞

郝妙海:远去的水西关

郝妙海:太原的苇

郝妙海:社家鼓,太原锣鼓的根

郝妙海:“拉锯、扯据”,温暖的儿时回忆

郝妙海:乡村事筵,从未走远的浓浓乡俗

郝妙海:从《太原县志》看村庄兴衰

郝妙海:“毛鬼神”是个什么鬼?

郝妙海: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郝妙海:夏日虫戏,太原的乡村故事

郝妙海:太原话里变幻多端的“圪”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